危险

警告!!!本文含有大量关于电影的剧透内容,请谨慎阅读。

我个人很喜欢这部电影,很大程度上是缘于它的真实。整部电影只是平铺直叙,描述事实,一路看来却依旧惊心动魄。如果你想了解 08 年那场金融海啸,这部电影提供了观察华尔街那些顶级大鳄,乃至整个金融系统如何运行的宏观视角。你也能从中管中窥豹,洞悉经济利益体的生存法则,乃至面临道德困境时的人性抉择。

那场摧毁全球经济的金融海啸,事先没有一个经济学家、监管机构或领导人敲响警钟。然而,确实有少数几个人预料到了它的到来。故事,便围绕这几个人展开。以他们的视角来审视我们的「现代经济」。

这部电影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一些经济学中的专有名词,为了便于观众理解,导演穿插了一些明星的口头阐述和解释性文字,整个台词设计也是简明形象的风格。笔者建议在观影过程中,不要过分纠结于那些专有名词(通常,它们在传统行业都能找到对应物),重点关注经济体中个体/机构的行为决策,以及对整个系统的影响。


These outsiders saw the giant lie at the heart of the economy, and they saw it by doing something the rest of the suckers never thought to do. They looked.

时间是 2005 年 3 月。管理赛恩基金的 Michael Burry 通过翻阅成千上万个房贷证券,发现里面有相当多高风险的可调利率房贷。然而现实是房地产价格居高不下,房贷证券交易异常火爆。这意味着,这些房贷证券价值被大大高估!便决定做空房地产市场。

Michael Burry 不顾老板兼导师 Lawrence 的质疑,也不顾市场上还没有房贷证券的保险或期权。执意同高盛公司、德意志银行、国家银行等机构签订合同,购买了共计 13 亿的信用违约互换(credit default swap) 1

Michael Burry 这一疯狂举动意味着,他需要每年缴付 8 千万到 9 千万的保险费用。如果房地产市场继续稳如磐石,不到 6 年,光缴付保费一项就将亏空所有资金!而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每月付费,坐等着房地产崩溃。

1

Michael Burry 的判断和行动,直接催生了信用违约互换(credit default swap)这一金融工具。其思维之超前,眼光之独到,堪称教科书级别。其它几个人的入局,与 Michael Burry 的信用违约互换(credit default swap)关系密不可分。

Jared Vennett 听闻有人敢做空 13 亿的房贷证券,从中看到了自己的机会。

作为德意志银行的部门经理,他心知肚明房贷证券有多垃圾。而如今有人大举做空,意味着市场对垃圾房贷证券有所警觉,市场风向可能转变。更重要的是信用违约互换已然存在,证明市场肯定有需求,他所要做的是找准客户。

Jared Vennett 决定:与其和其它部门一样,对着房贷证券这坨狗屎留口水,不如改为推销信用违约互换(credit default swap)。于是,他「拨错电话」打到了 Mark Baum 掌管的顶尖基金。

Jared Vennett 的精彩演说成功「唬」住了 Mark Baum 团队。Mark Baum 决定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实地考察,当他看到 "exotic therapist" 竟然拥有 5 套房外加 1 套公寓时,意识到房地产市场含有大量泡沫。遂从 Jared Vennett 那购买 5 千万 3B 评级的信用违约互换。

Jared Vennett 与 Mark Baum 双双入局。

最后入局的,是 Charlie Geller 和 Jamie Shipley 的棕地基金。尽管同样发现房地产有泡沫,但由于资金规模过小(3 千万),他们连与大银行见面签约的机会都没有。通过退休交易员 Ben Ricker 的帮助,Charlie Geller 和 Jamie Shipley 最终拿到了入场券,抓住了这千载难逢的机会。

这时,时间节点已经是 06 年 5 月。


Truth is like poetry. And most people fucking hate poetry.

除 Jared Vennett 外,入局的 3 支基金无一不饱受压力。

Michael Burry 进退维谷,赛恩基金从浮盈 38% 到浮亏 9.3%,Lawrence 亲自上门向 Michael 施加压力。更糟的是,如果投资者撤资的话,将会腹背受敌加速基金的萎缩。一旦基金减少过多,互换合约将自动失效,银行拿走账户里所有钱,一个子儿都不剩。Michael Burry 将会死无葬身之地!

07 年 1 月,断供的房贷达到新的 1 百万高点。然而次级贷的价格却持续上扬,穆迪、标准普尔等机构也并未调低其证券评级。持续缴付的保费让 3 支基金苦不堪言,同时怒火中烧。Michael Burry 浮亏 11.3% 处于崩溃边缘,Mark Baum 顶住母公司和上司的压力,他的团队想要手撕了 Jared Vennett,Charlie Geller 和 Jamie Shipley 迟疑不决。他们意识到自己可能处于欺诈性系统中,然而对于现状却又无可奈何。

Jared Vennett 认为,市场的非理性是由「愚蠢」驱动的,并提议到「美国证券论坛年会」一探究竟。与此同时,Ben Ricker 也决定参与「年会」,带着 Charlie Geller 和 Jamie Shipley 赶赴拉斯维加斯。

拉斯维加斯。在亲眼目睹证券行业的愚蠢与贪婪之后,两拨人马不约而同地决定加大赌注,继续做空房地产市场。

考虑到信用违约互换的价格也在上扬,Charlie Geller 决定押注牢不可破的 2A 评级的次级贷证券。Mark Baum 在被 CDO manager 刷新三观后,愤而投入 5 亿买空他 touch 过的所有 CDO。与此同时,Michael Burry 浮亏 19.7%,不得不对其它支线进行平仓,以弥补主线操作的保费亏空。重压之下,他发布通告禁止撤资,并由此引来投资者的诉讼官司。


Everyone, deep in their hearts, is waiting for the end of the world to come.

07 年 4 月,房贷市场崩溃的迹象已经显现。资产担保证券指数上,CDO 的价值已经为零。然而 CDO 的市场价格依然居高不下。金融大鳄们忙于清仓 CDO 垃圾证券,让那些不了解内情的人买单。他们在卖出去之前是不会主动降价的。Charlie Geller 怒不可遏,直斥该行径为犯罪。他与 Jamie Shipley 向媒体揭露内幕,却遭到拒绝。

然而,纸里终究包不住火。次级贷证券大跳水,市场开始雪崩。与 Michael Burry 预测的时间节点完全一致。信用违约互换(credit default swap)成为华尔街最抢手的产品。终于,坚守的 3 支基金迎来胜利曙光。

Michael Burry 的信用违约互换陆续获得清偿。然而,Mark Baum 的母公司「摩根斯坦利」对市场严重误判,其资金亏空敞口为 150 亿!市场形势比他想象中的还要严峻。即便「摩根斯坦利」这样的金融大鳄,也有可能在这场金融海啸中进入破产清算。Mark Baum 拒绝为他们送上救生艇,他要看着这些曾经不可一世的金融大鳄们血流遍地。

与之类似,Charlie Geller 和 Jamie Shipley 的信用违约互换 80% 均从「贝尔斯登」公司购得,而「贝尔斯登」已经风雨飘摇,如果买家市场都没了,他们也会赔个精光。两人决定不能冒这个风险。

他们找到 Ben Ricker 帮忙,抛售了面值 2 亿 500 万的信用违约互换。在「贝尔斯登」破产之前,抢救出 8000 万资金。Michael Burry 开始高位清仓,赛恩资本浮盈 489%,总计盈利 26.7 亿。Jared Vennett 则获得德意志银行的 4700 万奖金支票。至于 Mark Baum,最后还是卖掉了信用违约互换,获得了 10 亿美元的投资回报。


08 年 9 月,继贝尔斯登、国家银行之后,雷曼兄弟公司也进入破产清算。之后,是持续几个月的市场动荡。


等到金融动荡尘埃落定,总共有 5 万亿美元消失不见,包括居民养老金、房地产、401K 退休福利、存款和证券等等。8 百万人失业,6 百万人无家可归。这还只是美国的情况。


THE END.